广财学子走进坪山江岭:探红色脉络,拍非遗影像,绘青春答卷

这个暑假,广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红韵客风实践团一行成员积极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踏上了前往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江岭社区的调研之路,进行为

admin

这个暑假,广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红韵客风实践团一行成员积极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踏上了前往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江岭社区的调研之路,进行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振兴擘画了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调了“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传承红色基因”,并部署了“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工程”,顺应了新时代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战略需求。在省级层面,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作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举措,聚焦文化振兴、产业升级和生态保护,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践行了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导向。坪山区的“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了“打造深圳东部文化高地”。在此背景下,广东财经大学红韵客风实践团以“激活红色基因 赋能文化江岭”为主题,深入挖掘江岭社区红色历史与非遗文化,推动红色资源数字媒体化保护与当地特色文旅融合发展,赋能坪山文化高地的建设,这既是落实中央与省级政策的具体行动,也是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生动实践。

一、初到坪山江岭,沉浸式融入社区

实践首日,团队走进江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社区党委面对面座谈。在座谈会上,江岭社区党委的相关负责人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社区的整体概况、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在基层治理、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成员们对社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调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人际基础。

图为实践团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讨论

座谈结束后,在社工的陪同与引领下,实践团成员一同前往长守戏剧谷进行实地考察。长守村历史悠久,作为坪山区“百千万工程”实施的重要地,其戏剧谷更是集文化、艺术与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文旅创新实践。社工耐心地为大家讲解了长守村的发展历程、文化遗产保护、产业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成员们边走边听、边看边记,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紧密结合,也为后续的调研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徒步马峦山,感受生态之美

7月8日清晨,团队成员徒步穿越马峦山林带,亲历深圳东部的生态肌理。从北门进入山中,大家彼此鼓励、共同克服困难,历经一个半小时左右,终于到达了马峦山的瀑布景区。沿途郁郁葱葱的植被、清新的空气、蜿蜒的山路和瀑布的壮美景色,让成员们切身感受到坪山优美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自然资源。“马峦山正是‘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理念的生动样本,其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激活了沉寂的绿色资源,更为‘百千万工程’下的生态经济融合探索出可行路径。”团队成员白和霏表示,“我们在徒步山林中既感受到了自然生态的蓬勃生命力,也不断思索如何实现生态与文旅的协同共荣,这不仅拓宽了实践的视野,也深化了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体悟。”

三、研学并重,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

接下来的两天,指导老师的加入为团队的调研与社会实践注入了新的动力。实践团与老师们一同前往东江纵队纪念馆参观学习。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仔细观看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文资料,体悟到老一辈革命者的英勇和担当。

图为实践团与指导老师参观史料

纪念馆参观结束后,实践团迅速转入实地调研准备阶段,与江岭社区工作人员围绕问卷设计、走访安排及活动组织等关键内容开展专题座谈。交流过程中,实践团队聚焦社区实际,积极对接调研需求,现场氛围务实高效。指导老师凭借长期从事社会调研的经验,从调研路径规划、数据采集方法到田野观察技巧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建议,并指出:“基层调研不是简单的信息收集,更重要的是带着问题去观察、去倾听,理解其背后的社会结构与人文温度。”在老师的专业引导下,团队成员进一步明确了调研目标与方法框架,实践的科学性与深度得以显著提升。

四、多线推进,分工协作深入调研

在接下来的实践中,红韵客风实践团分工明确、多线并进,稳步推进调研与传播工作。

一组成员持续深入东江纵队纪念馆开展专项调研,联合馆方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累计收回上百份有效问卷,从参观者与本地居民的双重视角,系统梳理公众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水平与传承状态,为红色文化传播路径优化提供了真实数据支撑。

另一组成员走进长守村,围绕“乡村善治与文化振兴”开展深度访谈,专访副村长,详细了解村庄在基层治理、产业升级、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探索经验与实践成效。同时,团队还实地探访光武堂,采访麒麟舞的非遗传承人,以视频与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技艺现状与传承困境。传承人在交流中动情地表示:“唯有源源不断的年轻力量汇聚而来,麒麟舞这项古老技艺才可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绽放出历久弥新的光芒。”成员们深刻意识到,非遗保护绝非政府与专家的“单行道”,更需青年群体与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与共建共享。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长守村副村长

与此同时,另一小组成员来到三河村,深入一家集手工艺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编织咖啡馆,采访主理人,调研“非遗+文创+乡村旅游”的融合实践。在主理人的带领下,成员们不仅沉浸式体验传统编织技艺,还依托“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传播模式,通过直播平台向更广泛群体展示坪山乡村的文化创意与产业活力,助力文旅资源“破圈”传播。

图为咖啡馆主理人带领实践团成员体验编织

此外,实践团围绕红色主题,同步展开视频内容策划与拍摄任务。从剧本撰写、角色分配到场景拍摄,成员们用青年视角演绎东江纵队的红色故事,让革命精神穿越历史、跃然屏幕,实现“以影传情、以声播史”的教育传播新尝试。

五、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

回望七天的三下乡之旅,红韵客风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都收获颇丰。无论是与社区工作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实地考察村庄发展,还是登山徒步、参观纪念馆、采访非遗传承人,抑或是分发问卷、拍摄短剧、开设直播,每一项任务都让大家在“行走的课堂”中成长进步。正如一位成员所言:“三下乡不仅仅是走进乡村,更是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人心。”未来,“红韵客风实践团”将继续关注乡村振兴和红色文化传承,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何晓淇


本文地址:http://www.nanfangtoutiao.com/shangjie/8441.html

温馨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编辑声明:南方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1074976040@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

相关阅读
admin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