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农业种业“芯片”迎来数字身份——华宏农堂

高科技农业种业“芯片”迎来数字身份——华宏农堂 高达2.4米的“巨人”水稻、每粒均包着一层薄薄外壳的玉米、长在我国最南端的“袖珍”棉花……这些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奇珍异种,正保存在国家作物种质库里,如今,它们将迎

未知

  高科技农业种业“芯片”迎来数字身份——华宏农堂

  高达2.4米的“巨人”水稻、每粒均包着一层薄薄外壳的玉米、长在我国最南端的“袖珍”棉花……这些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奇珍异种,正保存在国家作物种质库里,如今,它们将迎来自己的“数字身份”,可以更好地释放其自身价值,提升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效率。“国家作物种质库2.0项目”近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将通过加快种质资源遗传信息和实物整合、数字种业工具开发等工作,提升信息化水平和保护利用能力。作物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源头。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探索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推动种业振兴,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腾讯公司近日发起“国家作物种质库2.0项目”,将围绕种质资源的数字化信息保护利用,展开全方位合作。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杨振海表示,加强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工作,是现代种业创新的重要基础。要以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快打造高水平的种质资源大数据系统,推动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共享利用。据了解,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在几代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到2022年底,我国收集保存资源总量突破54万份,保护了一大批珍稀濒危资源,每年向科研、育种和生产等方面的种质资源需求提供有效利用10余万份。国家作物种质库承担国家作物种质资源的长期战略保存任务,新库今年将正式投入使用。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所长周文彬表示,当前,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释放资源价值,推动种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是种质资源工作新的历史使命。“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种质资源强国。如果把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资源实物共享比作‘种质库1.0’,那么推动资源遗传信息和实物整合,并实现高效共享则是‘种质库2.0’。”他介绍说。据了解,“国家作物种质库2.0项目”将主要开展三方面工作:建设和完善“种质库2.0”数据集成与分析系统;提升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能力条件;建设可视化交互式信息展示系统。通过上述工作,将建成面向育种家的数字种质资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加速育种数字化工具,以及可共享种质资源的全基因组级基因型鉴定信息,破解从资源到育种的卡点痛点,引领种业科技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在中以设施农业示范园内,我们一眼就能看到这套“黑科技”——从以色列引进的“鱼菜共生系统”,据杨先华介绍,这套系统不仅使得养鱼的密度较传统方式增长了20倍,更神奇的是,养鱼废水还被相应的设施引流到一旁立体式无土化栽培的“菜田”里,成了有机蔬菜的最佳肥料。

  该项目以全球领先的农业设施企业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为技术依托,引进荷兰等欧洲先进温室、种源技术,建设特色鱼菜共生绿色循环系统。通过特色鱼菜共生系统,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水质清澈,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形成可持续、循环型、无污染、无公害、零排放、高效益的智慧生产模式。

  目前,仅通过园内六个大型养鱼池就可以做到年产高质量淡水鱼15万吨以上。同时它还通过高科技农业设施示范引领,形成科技示范、技术输出、产品销售和农业服务一体化模式,推动平湖乃至长三角地区农业产业转型,为现代农业提供一站式技术服务。


本文地址:http://www.nanfangtoutiao.com/shangjie/4269.html

温馨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编辑声明:南方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1074976040@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

相关阅读
未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