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如何引领特色农业数字化升级——华宏农堂

新零售如何引领特色农业数字化升级——华宏农堂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小农户作为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因“小而散”的特点处于农产品与食品价值

未知

  新零售如何引领特色农业数字化升级——华宏农堂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小农户作为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因“小而散”的特点处于农产品与食品价值链的初始端,无法有效与蓬勃发展的大市场相结合。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新零售平台,打造了“线上+线下”的现代物流与数字化订单农业深度融合新模式,推动特色农产品精细化、标准化和数字化改造。该模式让小农户从分散、孤立的生产单元升级为现代农业数字产业链的一部分,让农民从高端农产品增值中实现技能和自身价值的提升,让消费者从提升的农产品品质中受益,实现了现代农业“产-供-销”三大环节的有机衔接。

  为探索其创新机制和推广价值,西南财大、北京大学、华中农业大学3所高校研究团队,在四川、山东、湖北等地遴选了多个特色农产品数字化产业基地进行调研。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和总结了新零售引领特色农业数字化发展的模式及路径。

  我国数字化农业的发展路径及特点

  数字化农业在我国已形成较为灵活的多元组织模式。参与主体除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外,当地政府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各地产业基地在经济基础、地理条件和市场发展程度等方面呈现明显差异性。

  经济基础决定数字化农业组织模式和品牌的阶段性差异。以四川省美姑县九口村的黑山羊养殖为例,该村的九九专业养殖合作社长期为盒马鲜生供应优质黑山羊,然而美姑县的发展多依赖合作社实现规模化养殖,农产品具有地域和扶贫特点。山东淄博高青县素有京津冀地区的“菜篮子”之称,其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的发展更多依赖市场。湖北武汉花湖村的强鑫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模式,利用新零售平台销售大数据对需求的准确把握,满足本地消费者的需求。四川省丹巴县八科村和成都市郫都区汉姜村的高端蔬菜种植,通过“公司+种植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与新零售平台共同打造了“baby菜”“高山鲜”等新品牌,供应半径已从成渝地区扩展至大湾区和江浙地区。

  地理条件决定规模化和数字化程度的差异。四川省美姑县地处山区,高物流成本严重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当地缺乏屠宰和检疫等基础设施,也影响产业基地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相比之下,郫都区江汉村紧邻成都,在地理、资源、技术等方面都具有开展高端农业的优势。该产业基地通过与省级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了蔬菜种植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生产标准和品种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先进的技术辅以较为成熟的智能化管理方式,对农作物的生长环节实时监测,实现了生产标准化向智慧化升级。

  市场发展程度决定政府扶持“新零售+数字化农业”的方式。同为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美姑县的黑山羊若脱离政府的财政支持,完全依赖新零售平台开拓市场需求,从现阶段合作社的销量和成本来看难以为继。山东高青黑牛养殖在对接新零售平台前已有一定的市场基础。新零售平台成为其产品稳定销售渠道后,产业基地通过与贫困户签协议、预付收购金等方式解决销路和资金短缺的问题。丹巴县中高端蔬菜品牌目前价格高于同类产品一倍多,在政府没有过多支持的情况下,公司已实现盈利,并通过租用农户土地、雇工并与农户提成分红等方式,帮助农户脱贫增收。

  新零售如何推动数字化农业的升级

  遵循“数字化开拓市场、技术提升品质、长期协作确保供应链稳定”的路径,“新零售+数字化农业”以市场的力量推动人力资源、资本和技术的有效配置,实现特色农产品的数字化升级。

  “新零售+大数据”挖掘需求,带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价值创造。新零售平台采用“门店+线上”APP支付模式,积累了海量的消费记录和消费者评估数据。大数据分析能精准识别消费者偏好,挖掘消费需求,亦创造需求,使农产品品质逐步提升,推动特色农业由增量向提质升级。一是识别消费者的某类具体需求,并将符合这类需求的产品做到极致。例如,新零售平台携手玉知禾农业有限公司在郊区利用智慧大棚开发了“baby菜”品牌,充分体现鲜嫩的产品特质,更适宜儿童食用,提高了产品溢价。另一种是融合消费者多类型需求创造满足复合型需求的新品牌。“高山鲜”品牌抓住消费者对生态环境、口感、应季需求,在四川甘孜、阿坝和凉山州等高海拔地区发掘了豌豆尖、黄金荚和自然熟番茄等生态农产品。

  数字化供应链协作体系,降低隐性交易成本、提升物流管理效率。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存在流通环节多、损耗多、运输效率低等难题。新零售平台的供应链管理对农产品加工、物流、仓储以及分拣、包装和检测等环节执行严格标准。各环节流程实行标准化、信息数字化,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通过大数据计算出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和收益,有利于各环节交易信息透明,规避中间环节吃差价,降低交易成本。

  数字化订单农业推动农产品标准化与数字化生产。首先,特色农产品可以标准化和数字化,比如蔬菜和水果的表征能够统一,并且符合新零售平台精准识别的市场需求;其次,以订单农业的方式与新零售平台签订交易协议;最后,新零售平台是其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由此,新零售平台与特色农产品供应端形成长期固定的交易关系,根据生产和物流成本等形成双方联合定价,交易量由大数据需求决定。大数据需求所确定的农产品生产和供应标准反向推动农产品生产的数字化改造,使农民生产技能得以提升。例如,“baby菜”的智慧农业生产启用了智能大棚、水肥一体化、自动喷灌等设备,这要求管理人员实时监控植物的生长动态,并掌握设备操作的技能。

  政府如何推动特色农业数字化升级

  “新零售+数字化农业”对特色农业的数字化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对产业扶贫和农户技能提升有正面影响。因此需要借鉴这样的模式,多方扶持特色农业数字化升级改造。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地对特色农业产业予以补助与政策支持。对生产成本较高的欠发达地区,通过招投标引入后期运营的公司或基地共同设计相关的设施建设,使得基地设计之初便达到对接新零售平台产品销售的种养标准;对物流成本较高的偏远地区,补贴物流企业,使冷链运输体系和供应链有效衔接;对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或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激发企业打造高端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健全农业保险机制,降低企业和农户在生产端的风险。

  建立特色农业生产、供应的信息平台,为发展数字化订单农业提供信息参考。新零售平台虽然在市场需求端可以通过大数据实现信息流通,但在供应链管理和生产端可能存在信息流动不及时的问题。为协助供应链实时调拨产品、匹配需求,可以建立同类产品供应商的信息交流平台;分享农产品历史交易数据,为订单农业的签订提供参考;构建特色农业地区的就业和技能信息分享平台,协助返乡人员和专业人员掌握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技术。

  搭建公共部门较完备的专家诊断和技术咨询平台,推动特色农业的标准化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产品提升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标准化较为困难。可以借助相关专家体系,将特色农产品品种、病虫害专家诊断资源、种养技术等信息在平台上共享,及时解决农户、基地和公司等在生产端的疑难问题;政府、科研单位与农业经营主体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公共部门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同时,降低企业推广和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成本;联合数字化农业生产链条各主体,打造特色农业的行业标准体系,带动供应链各环节的技术和管理升级。

  鼓励多渠道引进电商及新零售平台挖掘特色农产品,助力特色农业与市场销售端的对接。通过减税补贴等政策鼓励新零售平台等大型农产品销售平台和买手挖掘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农产品,创造市场需求,如举办丰收节等活动帮助拓宽销售渠道;利用抖音、快手、微视等新媒体平台,打包推介县域特色农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与品牌溢价;协助农户、合作社或农业公司与以上销售平台对接,建立信任机制。通过不断拓宽的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反向推动特色农产品生产与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本文地址:http://www.nanfangtoutiao.com/shangjie/4358.html

温馨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编辑声明:南方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1074976040@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

相关阅读
未知
最新动态